欢迎来到紧固件工业网
您当前的位置> 首页>紧固头条> 工业聚焦

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,重点的方向在哪里?

2021-08-27 浏览:9902

一百年前,马克思主义作为精神旗帜引领着中国共产党发展,为中国提供了看世界的另一种方式;一百年后,我们踏上制造强国新征程,目光重回马克思的故乡,为中国制造业找出路!



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0年我国的工业增加值达到了31.31万亿元,连续11年为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家。同时,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布了2020年版的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,评估出了全球152个国家或地区的制造业竞争力。从排名上看,我国的制造业竞争力排到了世界第二位,排名第一的是德国。在得分方面,德国制造业指数以0.4769的分数,我国的得分为0.3716,与德国还有不小差距。



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角度看,我国的比较优势大多在中低端制造环节,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在全部制造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仅42%,而德国高达62%。德国30%以上的出口商品,是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对手的独家产品。随着我们出口成本优势的减弱,以及在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跃迁过程中,遭遇的“卡脖子”问题越来越突出,与德国制造业的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拉大。


德国制造业主张‘精耕细作’,这也和习总书记常强调的“工匠精神”不谋而合!
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,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,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作为我国的战略国策,要求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,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、质量强国、网络强国、数字中国,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、产业链现代化,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。

目前的中国属于世界级的制造大国,但大而不强,想要实现向制造强国的转型,还得向制造强国老大哥学习取经。那么到底要和德国学些什么?

学习德国的理性严谨
德国人“理性严谨”的民族性格,是其精神文化的焦点和结晶。“理性严谨”是黑格尔、康德的哲学,是德国足球的永不松懈,更是“德国制造”的核心文化。其在制造业的具体表现,则可表现在这四大方面。


一、标准化战略
德国长期以来实行严谨的工业标准体系,德国标准化学会(DIN)制定的标准涉及建筑、采矿、冶金、化工、家政等几乎所有领域,先后颁布了《德国工业4.0标准路线图》、《德国标准化战略》(更新版)、《国际标准化研究2030》和《人工智能标准化路线图》等等,80%以上都上升为欧洲标准或者国际标准。可以说,“德国标准”就是“德国制造”占领国际市场的利器。



二、双轨制的职业教育体系
德国的职业教育涵盖各个专业,包括超过三百多个职业岗位。从小学毕业起,学生就开始分流,凡初中不再升学的学生,就业前必须接受2年半至3年的双轨制职业培训。目前近80%的德国年轻人接受职业教育,每周4天在企业中接受实训,2天在职业学校学理论。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形势,有效保证输出人才是符合制造业所需的高技能要求。


三、薪资待遇与社会地位齐飞
德国社会对技工的尊重在世界首屈一指,这才让德国技工的工资普遍较高。德国企业家认为,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技工来制造,再先进的科研成果,没有技工的工艺化操作,也很难变成有竞争力的产品。德国技术工人平均工资远高于中、英、法、美等国家。德国技工工资高于全国平均工资,大学毕业生白领的平均年薪30000欧元左右,而技工的平均年薪则是35000欧元左右,不少行业的技工工资甚至远远高于公务员和大学教授。


四、德国的制造业数字化创新

在制造业数字化方面,德国自2013年推出工业4.0以来,就一直走在全球前列。工业4.0,核心是通过软件的信息化和硬件的智能化,使整个工厂、生产、物流、服务“万物互联”。



德国品牌MAN的一条重卡生产线可以生产出700种车型,这样的柔性生产,中国连乘用车都无法实现,而德国人却在重卡上都玩得十分成功。再比如负责宝马1系、2系、X1生产的宝马莱比锡工厂,其车身车间里的机器人数量达到700台,几乎看不到人工。工厂各处布满物联网传感器,收集各种生产数据和参数。



通过这种数字化,工厂目前不仅能做到多种车型按订单生产和混线生产,还能在不损失生产节拍和品质的前提下,实现每台车型满足定制化需求。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《中国制造2025》战略灵感来源也正是德国先行的工业4.0战略。
身处中国制造业的任何一家企业,我们都应该在尊重国情和企业实况的基础上学习先进,借鉴德国的标准化战略、职业教育体系、产业数字化战略,对于壮大实体经济根基,对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做出贡献,为国家实现共同富裕奉献自己的一份社会力量。
相关评论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紧固件工业网立场。
加载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