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企60天账期新政落地,紧固件行业资金枷锁松绑迎转型契机
在《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》6月1日实施后,车企的密集发声,被视为综合治理“内卷式”竞争的利剑出鞘。
6月10日晚以来,比亚迪、小米、小鹏、奇瑞、零跑、理想、蔚来、一汽、东风、长安、吉利、广汽、赛力斯、长安、北汽、长城、江汽等17家重点汽车企业先后发表声明,就“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”作出承诺。
供应商货款支付账期加长会带来哪些危害?
如何看待汽车企业做出的承诺?
下一步,为推动构建“整车—零部件”协作共赢发展生态,将会采取哪些措施?
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回答了人民日报记者的提问。
这位负责人说,汽车企业主动承诺“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”,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、践行社会责任与企业担当的体现,对构建“整车—零部件”协作共赢发展生态、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,我们对此高度赞赏。
产业链供应链是汽车产业的“筋骨血脉”,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环。随着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,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,竞争压力从整车向产业链环节传导,出现了供应商货款支付账期加长、资金周转困难等现象,不利于产业技术创新和健康可持续发展。
负责人表示,支持整车企业切实践行有关承诺,继续引导整车企业与供应链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,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、协同发展,积极营造“大河有水小河满”的良好局面,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,也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作出新贡献。
此举对紧固件行业有何直接影响?
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,目前汽车、建筑业是紧固件的最主要应用市场。2023年汽车领域紧固件需求占比超过65%,占比最高;其次是建筑业,占比约13%,未来紧固件产品需求终端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行业。
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通过Wind数据整理显示,2024年蔚来、江淮汽车、零跑汽车、理想汽车等13家车企应付账款周转均值约为174.15天,其中北汽蓝谷、小鹏汽车、长安汽车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超过200天。
有供应链企业表示,部分车企将账期延长至180天,叠加降价压力形成双重绞杀,企业为保订单被迫接受“降价15%+延长账期60天”条款,导致现金流周转天数突破240天警戒线。
“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”承诺,供应商企业的资金链压力能得到显著缓解,释放数十亿级流动资金,降低融资依赖。
研发投入的可利用资金倍增,现金流改善后,企业可将资源投向轻量化材料(如铝合金)、高强度紧固件等创新领域,或推动产线自动化升级。
需要注意的是,新政促使车企优先绑定“交付稳、协同强”的供应商。中小紧固件企业若无法适应60天周转节奏(如上游原材料需现款支付),可能遭头部企业整合。
账期从“成本压制工具”转变为“供应商筛选器”。车企将倾向与具备全流程协同能力(如共享数据接口、联合研发) 的紧固件企业建立长期绑定,推动行业从“价格竞争”转向“技术+服务”竞争。
车企60天账期承诺,标志着汽车产业链从“零和博弈”转向“共生共赢”的关键转折。对紧固件行业而言,短期现金流松绑是生存基础,长期则需借势提升技术壁垒与协同效率。政策落地效果取决于监管细节的完善(如统一账期起算标准、严查票据滥用),以及紧固件企业能否抓住窗口期,完成从“资金解压”到“价值跃迁”的转型。
